日期:2025-09-17 13:23:42
内娱“打歌”屡战屡败,核心在于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与真实的竞技动机。尽管近年来《朝阳打歌中心》、《打歌2025》节目试图重启打歌模式,但多数仍停留在“音综”逻辑,未能构建如韩娱般以“一位”为核心的荣誉与商业转化体系。歌手参与多为曝光而非真正打榜,舞台设计趋于保守,直播形式反而暴露实力短板,难以形成破圈传播。
此外,内娱偶像团体选拔机制重流量轻实力,导致“不会唱”的团体频出,削弱了打歌的公信力与观赏性。粉丝更热衷于打投而非作品本身,市场对艺术表达的需求相对薄弱。虽有江苏卫视《打歌2025》集结周笔畅、龚琳娜、刘雨昕等实力与流量兼具的阵容,试图以直播竞演形式突围,但从赛制到评审均缺乏深度互动与专业讨论,榜单含金量不足,难激发歌手胜负欲。
目前,音乐节常被当作替代性“打歌舞台,而真正专属的常态化打歌平台仍未建立。尽管观众与粉丝持续呼吁打造稳定打歌阵地,沈佳润甚至被称为“内娱首个打歌舞台”象征性人物,但行业整体仍缺乏坚持投入的动力与可持续模式。因此,内娱能否真正“打歌”,关键不在热度而在机制重构——唯有打通宣传、竞技、商业闭环,才可能打破“屡战屡败”的困局。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