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23 12:55:08
在古代众多历史演义小说中,有许多经典的“结拜”情节,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刘关张”三英结义,或是《水浒传》中的108位好汉共誓结拜。这些桥段深植人心,成为了英雄情谊的象征。而在隋唐故事中,贾家楼的“46友”结拜,虽然不像前者那样广为人知,却依然是古代小说中的一大经典情节。
“46友”结拜的契机来源于秦叔宝为母亲举办的寿宴。那一天,许多朋友聚集在贾家楼,酒过三巡,话题渐渐转向了义气与忠诚。由于大家性格相投,情谊深厚,最终促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结拜仪式。此后,这些结拜的兄弟大多都投身反隋起义,前往瓦岗寨,因此也有了“瓦岗四十六友”的称号。
古人常说“义结金兰”,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,结为异姓兄弟,最重要的便是“义”字。结拜兄弟之所以能聚在一起,正是因为义气深重。那么,问题来了,这46人中,谁才是最讲义气的人,而谁又最不讲义气呢?相信你可能不会想到,答案竟然是这样。
提到最讲义气的人,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秦叔宝。他以“小孟尝”的名号广为人知,的确是个讲义气的人。年轻时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捕快,但凭借着出众的武艺与仗义性格,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,大家都愿意亲切地称他一声“秦二哥”。他的义气事迹数不胜数,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追查皇杠案时,得知犯罪者竟是自己的发小程咬金。为了兄弟,他毫不犹豫地甘愿乔装顶罪,甘冒危险,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。像这种为义气而付出的行为,恐怕并非人人能做到。
展开剩余62%然而,实际上,在这46位结拜兄弟中,还有一位比秦叔宝更为讲义气的人,那就是单雄信。作为绿林的总领导,单雄信的武艺并不是最出色的,但他在绿林中的威望极高,原因便是他那种讲义气、守信用的品格。当年秦叔宝陷入困境,经济上捉襟见肘,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双锏和马匹来还债。此时,虽然单雄信和秦叔宝并未深交,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。单雄信不仅解救了秦叔宝的困境,还不吝酒肉款待,临别时还送上了大量的金银财物,真是慷慨大方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秦叔宝因为惹上了命案,单雄信再次展现了自己的义气。他不惜倾家荡产,花费巨资帮助兄弟打官司。除此之外,单雄信还毫不保留地信任秦叔宝,甚至将绿林中所有人的账本交给了他看,完全没有顾虑“盗贼”与“捕快”的身份差异。他为了不给秦叔宝带来麻烦,特意命令手下的兄弟在秦二哥管辖的区域内安分守己,不做任何买卖。可以说,单雄信无愧为“最讲义气之人”。
那么,在这46位兄弟中,谁又是最不讲义气的呢?有些人会把矛头指向徐茂公,但更多的意见认为,罗成才是最不讲义气的人。为何如此说呢?他的行为和两段故事足以证明这一点。
首先,罗成与单雄信之间的关系便可说明问题。曾几何时,罗成身患重病,正是单雄信不离不弃地照顾了他,为其解忧。然而,罗成竟然在背后背叛了兄弟,投奔了唐朝,成为了唐军的战将。更过分的是,在单雄信战死时,罗成竟然充当了监斩官,毫无顾忌兄弟情谊,令人为之心寒。
其次,罗成与义父定彦平之间的故事也同样令人失望。隋军攻打瓦岗寨时,罗成为了破解双枪阵法,巧妙地利用了定彦平对他的父子情谊。通过花言巧语,他成功地欺骗了定彦平,然而,在交战中,罗成不仅刺伤了义父,甚至在定彦平因绝望自杀时,罗成丝毫没有展现出作为儿子的孝心与义气。
综上所述,单雄信无疑是瓦岗46友中最讲义气的人,而罗成则是最不讲义气的一个。两者的对比,充分展示了在义气与背叛之间的鲜明差异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